close


已挑戰過台北放南海第五關570公里的鴿眼,同期比賽鴿只剩20多羽.而南部的南海正比各會歸返則是個位數的,也有很多全倒的,反而賽距較遠的台北成數高的很多,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台灣賽鴿界的活力全世界有目共睹,特別是南北海的海上五關賽程更是獨步世界,稱台灣為世界第一不為過,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深耕耘,最近發現成績有兩極化的現象,也就是說好飛的時後不管南北海歸返率達95%以上,難飛的時候則低於1%,這種情況的發生,長期以來對於眾多的賽鴿友是一種傷害,不但是種鴿及技術.資金.時間的管控脫序,甚至於全然是一種浪費.好像是有時駕著高級的房車去挑戰非洲拉力大賽,又有時用低CC數氣缸車去比載重比賽,又有時像是用F1賽車去比街道賽,所以說不當的賽制與錯誤的研發,造成廣大參賽的鴿子與鴿友嚴重的損失.


個人雖然在速度的追求一向努力,但是綜合世界各地的賽制後,總覺得台灣的賽制一直無法突破的原因,就是在於沒有找到適合於台灣特別的地理環境氣候典型的長程比賽制度或賽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在70年代以前都是以超遠程距離賽為主,對於500公里以下的比賽興趣缺缺,所以當時的育種方向都是朝向2000~3000公里的慢速抗惡劣環境歸返,以至於當台灣的天落鳥迷失鴿大舉登陸時,造成沿海各省的鴿質明顯改善,特別是700公里以下的比賽,這些中國與台灣的混血鳥,居然搶盡風頭打敗了純種的中國鴿,


因此到了80年代中國開始大量的引入台灣鴿,以做為改良速度與體型之用.然而因為歐美的賽程主流為1000公里左右的國家級大賽,所以中國的鴿友不再以台鴿為滿足,轉而直接到歐美各國去尋求遠程快速種鴿.


然而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賽制及遠程飛翔之不足,再加上季節變化的困難度,損耗了太多的進口鴿及台灣本土培育的種鴿,往往在順風清朗天飛行3小時的入賞種鴿,在下一關或下一季的持續飛行7小時以上時,已無法勝任耐翔的要求.何況一星期兩關制,讓前一關遇到了四小時以上的飛行後,要在短短的兩天之內就要恢復體力,準時交鴿上船.這是鴿體自然新陳代謝所做不到的.所以累積前三關的疲勞,到第四.五關如果再碰到惡流,能夠正常歸回的賽鴿,真正是少之又少, 鴿體疲勞再加上迷航更改行程所增加的體力負擔,讓歐美人士直稱是虐待動物不為過.特別是這幾年的春秋兩季,不管南北海都遭遇到三關以後的惡流,造成賽鴿大量的失蹤不歸返,讓極少數的養鴿者獲暴利,然而大多數的養鴿者卻輸的不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翔人阿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